学术信息

网站首页 · 学术信息 · 正文

《乐投在线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出版

发布:党委宣传部   2025年02月27日 18:17 浏览:

《乐投在线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封皮封底


《乐投在线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目次



2025年2月22日,《乐投在线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出版。本期共刊发学术论文19篇,为做好学术出版内容传播,现将论文的题目和摘要等内容展示。





论唐宋诗词中的绿野堂书写

钟虹

(暨南大学 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


摘要:绿野堂是裴度在洛阳建立的凉台暑馆,白居易、刘禹锡曾在这里吟咏唱和、纵酒放歌。绿野堂的创建背景和文学活动使其成为唐代著名的文学景观。宋代绿野堂一度归属张齐贤,也有相关逸闻轶事的流传。在宋人诗词中,绿野堂多作为典故意象出现,常用来表现酬唱应和的文采风流、出世与入仕的矛盾心态。由唐至宋,绿野堂完成了实体性文学景观向虚拟性文学意象的转变。

关键词:唐宋诗词;裴度;绿野堂;文学景观


洛阳清代张彦珩墓志考释

郑文,王玲,杨蔚青

(1.洛阳古墓博物馆,河南 洛阳471000;2.洛阳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


摘要:洛阳出土的《张彦珩及其妻贾淑人墓志》记载了张彦珩的生平仕履,事涉清入关初期所面临的内忧外患情景,其个人经历也对所处时代环境背景有所反映。同时,结合洛阳出土其家族成员的墓志,进一步梳理对张彦珩家族谱系及茔域的认知。

关键词:洛阳;张彦珩;墓志;清代


习近平乐投在线(中国)坚守中华文化立场重要论述的三重意蕴

雷永强,苏江涛

(河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401)


摘要:习近平乐投在线(中国)坚守中华文化立场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新成果。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强调中华文化时代性与历史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理论性与实践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统一,不断致力于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走进新时代,面对世界文化格局加速演进的复杂形势,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乐投在线(中国)坚守中华文化立场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与当代价值。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华文化立场;中华文化主体性



习近平生态民生观的三维解析

朱琳静,地达尔·吐尔逊,姜润倩

(东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摘要:习近平生态民生观,从制度层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建设进行实践指导,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高度。习近平生态民生观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自然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和中国共产党人生态理论的发展。习近平生态民生观以人民为中心,遵循“生态优先,民生为重”原则,展现了人民性、时代性、创新性的理论特征,突显着眼于人民健康福祉和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的价值指向。习近平生态民生观是人与自然新型关系与当代中国生态实践的耦合,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行动遵循。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民生观;人民至上;人与自然



《戏剧战线》的抗战宣传研究

姜新琪

(华中师范大学 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抗日战争以来,人民爱国热情高涨,全国各地戏剧界人士积极投身抗战救国宣传。《戏剧战线》于1939年9月25日创刊于成都,由戏剧家董每戡、侯枫、李束丝、田禽等4人创建,初为半月刊后改为月刊。《戏剧战线》聚焦全民族抗战的动员,通过社谈、通讯与剧本等形式,开展抗战宣传。从艺术性与宣传性并重的宣传理念、灵活译介外国戏剧的宣传技巧、戏剧大众化的宣传导向、全国性的宣传动员等方面探析《戏剧战线》的抗战宣传,以期为当代戏剧宣传提供借鉴。

关键词:《戏剧战线》;抗日战争;宣传



中国共产党对河南红枪会的动员与改造研究(1926—1930)

马曼蕊,姜怀忠

(河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摘要:作为民间秘密社会团体,河南红枪会的活动对华北地区的革命形势产生深远影响。20世纪20年代中期,为激发红枪会内部的革命力量、扼制其“匪化”趋向、消解红枪会中存在的迷信落后思想等,中国共产党针对河南红枪会展开积极的动员改造工作。河南省委通过加强宣传动员工作,促进红枪会成员的革命意识觉醒,派遣共产党员进入红枪会组织,推动河南多地红枪会组织重构,使其成为保护农民利益的革命武装,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中国共产党在河南地区的革命事业进程。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河南红枪会;动员改造



论北宋群牧司的文书行政与政治地位

李沈洋

(河北大学 宋史研究中心,河北 保定 071002)


摘要:作为北宋前期统领马政的核心机构,群牧司在官员选任上别具特色。不同级别官员的选任,展现宋代文书行政的特点。文书作为联结中央与地方马政的媒介,是群牧司日常政务运作的基础,其上下文书的畅通保证了北宋马政的协调运作。在马政运作中,群牧司的文书行政会受到官僚体制的掣肘。群牧司在北宋政治体制中,更多的是扮演事务机构的“六曹职事”角色,其实际地位与影响力并未达到其名义上的高度。

关键词:北宋;群牧司;文书行政;政治地位


根据地法制史研究理路述论

王淼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数字商贸学院,广东 广州 510900)


摘要:根据地法制史研究理论领域逐渐形成特定的研究理路、概念话语体系与研究成果。“政法理路”关涉政法体制、政法传统、政法学派等维度;“社会治理理路”侧重以社会治理理论视角对根据地的乡村、城市和具体社会事务治理进行考察;“第三领域理路”为正式正义体系与非正式正义体系的交互,并以人民调解制度、马锡五审判方式、司法大众化等主题为典型进行制度描述和理论阐发。

关键词:根据地;法制史;社会治理;第三领域;研究理路



新中国城市规划视野下“洛阳模式”的经验反思

王云红,于晨星

(河南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摘要:洛阳在建国初期工业建设中形成的“洛阳模式”因“避开老城建新城,以避免破坏古迹”的城市规划备受推崇。然而,“洛阳模式”的成熟有渐进的过程,直到洛阳第三期城市规划才真正将其蕴含的大遗址保护思想付诸实践。对“洛阳模式”的考察总结,既能为现代中国的城市规划提供样板,也能对当代古都城市建设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城市规划;老工业区建设;洛阳模式


乡村数字化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内在机理、现实挑战与解决措施

杜凤龙,费正东

(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摘要:乡村数字化对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作用是实现乡村振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以乡村数字化和新质生产力的内在统一性为基础,探讨乡村数字化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内在机理、现实挑战和实施路径。乡村数字化主要通过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数据驱动、创新驱动赋能新质生产力。乡村数字化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存在数字鸿沟、技术普及不足、信息安全风险、基础设施不足和人才匮乏等问题。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技术普及力度、加强信息安全保障、推动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注重示范引领和产业协同发展等建议,为乡村数字化赋能新质生产力提供行动指南。

关键词:乡村数字化;新质生产力;数字经济;乡村振兴



河南竞逐低空经济新赛道的对策建议

尚思宁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数字经济与工业经济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1464)


摘要: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随着国家的重视和政策的支持,该领域将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河南应因地制宜找准新产业新赛道的切入点,推动区域经济由“平面”向“立体”模式转变。梳理当前河南布局低空产业的优势和短板,面对机制标准不完善、智力支撑不足、企业能级不高等问题,围绕政策巩固、平台搭建、人才引育、创研投入、产业链优化、场景开发等方面,探索适合本土低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关键词:低空经济;河南;新赛道;转型升级



城市文化景观真实性感知对游客游憩行为意向的影响机制研究

王淏

(新罗大学 观光经营学院,韩国 釜山)


摘要:为探究游客主观幸福感在真实性感知与行为意向之间的影响,选取苏州拙政园和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洛阳应天门和洛邑古城、西安大雁塔和永兴坊开展调研并获取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从实证角度探究真实性感知与行为意向之间的相互作用。真实性感知对主观幸福感、行为意向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主观幸福感在真实性感知与行为意向之间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地方依恋显著正向调节了客观真实性、建构真实性、存在真实性与游客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后现代真实性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城市文化景观的管理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关键词:城市文化景观;真实性感知;主观幸福感;地方依恋;行为意向


毛泽东诗词管窥

赵金昭

(乐投在线 原党政办公室,河南 洛阳 471023)


摘要:毛泽东诗词是20世纪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文化瑰宝,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波澜壮阔历程的艺术再现,其既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毛泽东的革命生涯和伟大思想,也呈现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特征。毛泽东诗词创作时间跨度长、题材广泛、体裁丰富,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哲理性、豪放性等特征。毛泽东诗词不仅转化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符号,更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在国内外影响深远。

关键词:毛泽东;古典诗词;艺术性;哲理性;豪放性



论“无用”的“狷者”方鸿渐

赵新顺

(安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摘要:方鸿渐是《围城》的主要人物,也是“视角人物”。研究者多引用《围城》人物及叙述者的话语,评价方鸿渐为善良、懦弱、无用之人,无意间认同了《围城》人物及叙述者信守的日常生活原则。方鸿渐不是“用人”,所以无用;他是一个“无用之人”,即具有真性情及自由意志的“狷者”。“狷者”方鸿渐以其“狷者”的眼光,检视其他“有用之人”,扫视战时中国的乡村与都市的众生,浸透了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慨叹与忧世伤生的感情。“狷者”方鸿渐的无能及道德水平忽高忽低,极易与读者沟通,召唤理想读者参与创作,这是《围城》实现审美价值的独特之处。

关键词:《围城》;方鸿渐;视角人物;“无用”之人;狷者



《藏山稿外编》预言故事的叙事模式与文化内涵

潘浩正

(中国计量大学 人文与外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摘要:明遗民徐芳《藏山稿外编》仅以孤本存世,绝少为学者论及。书中描写了不少鬼神预言科考士子中式的故事。此类预言故事,或通过鬼神托梦直接预言中式,或以诗句、字谶、异象等形式暗示与预知中式。鬼神预言作为预叙手段的一种,有塑造人物个性、丰富故事情节、营造宏伟而具有超越性的叙事环境等功能。徐芳的预言故事消极宿命论和佛教因果论并存,既将神道设教视为文学创作理念,也反映了明清士人深受三教合一思潮的影响及汇通儒佛的普遍性。

关键词:徐芳;《藏山稿外编》;预言故事;叙事模式;文化内涵



论《红楼梦》“痴人”形象

刘书含,王宏林

(河南大学 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摘要:曹雪芹以情为节点,塑造了红楼世界中的“痴人”群体形象。“痴人”的痴态各不相同,或蕴含与生俱来的痴傻意义,或指向去伪存真的赤子之心。“痴态”往往因情而起,郁结于心而外化为“病态”。黛玉的弱症和宝玉的呆症都延续了疾病叙事的建构模式,诠释了病态表征下情欲与礼教的对抗关系。“痴人”带着命运的宿疾做出人生抉择,最终走向失落纯真的悲剧结局。曹雪芹通过“痴人”的悲剧既展现其对人性的终极关怀,也在同源异形的“痴病”中隐喻对至情的追求和纯真的生命意识。

关键词:《红楼梦》;痴人形象;曹雪芹



郑畋《马嵬坡》“肃宗回马杨妃死”考辨

韦福建

(上海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 200000)


摘要:郑畋的《马嵬坡》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咏史诗,但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肃宗回马”与“玄宗回马”这一重大异文,而这处异文是正确理解此诗的关键所在。通过梳理该诗在历代文献中的记载情况可知,吴幵的《优古堂诗话》是该处异文的源头,他的妄改造成后世学者对此诗的误读。根据文献可靠度、相关史实及唐人书写习惯和诗歌内在逻辑,可以发现《唐阙史》所载《郑相国题马嵬诗》条中的“肃宗回马”当为本诗原貌。

关键词:郑畋;《马嵬坡》;肃宗回马;玄宗回马;唐阙史



积极心理资本和未来时间洞察力对“慢就业”的中介效应探析

卢爱新,赵亚苹

(乐投在线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河南 洛阳 471023)


摘要:“慢就业”现象已成为新时代高校就业工作亟待破解的难题。面向河南省高校应届毕业生开展调研,基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专业类型和是否具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对学生选择“慢就业”具有显著影响,而户籍类型、乐投在线类型、高校所在地、求职优先考虑因素和求职困扰对学生是否选择“慢就业”无明显影响。积极心理资本和未来时间洞察力,与“慢就业”选择之间存在显著中介效应。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积极心理资本;未来时间洞察力


河南省学术期刊影响力波动趋势分析(2000—2024)

秦长江,李昕曈,孙安

(河南科技大学 商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


摘要:以2000~2024年间河南省学术期刊为研究对象,从期刊数量、核心期刊收录情况、影响因子、主办单位等方面,勾勒河南省学术期刊影响力的现状。重点对河南省被三大期刊评价系统收录的核心期刊的波动趋势做详细分析,发现主办单位为研究院所和企业的学术期刊,特别是自科类期刊退步明显。河南省学术期刊整体影响力多年来一直小幅度波动,甚至有些退步。提出组建河南省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高级智库,将智库打造成双创载体;成立河南省科技期刊和社科期刊出版集团;建立期刊之间或主办单位之间的联合办刊机制等对策。

关键词: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河南省


(一审:张丽娟  二审:仲昭麟  三审:王敏)




责任编辑:仲昭麟
作者:学报编辑部
来源: 学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