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系为促进“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发挥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资源优势和专业技能,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在服务企业的实践中提升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电子商务系在许茂伟老师的组织下,成立了一个5人专家团队,走进平顶山鲁山董周乡,开展为期4天的“互联网+鲁山硒梨”乡村产业振兴实践活动。
董周乡位于河南省鲁山县中西部,全乡总面积101平方公里,人口5.4万,耕地面积2.6万亩,是一个农业大乡。同时,董周乡又是鲁山县有名的林果之乡,以发展优质硒梨种植为主,全乡梨树种植面积达到56000亩,产值达4亿元。
7月29日上午,在许茂伟老师的带领下,大家首先来到鲁山硒梨产业文化交流中心,了解鲁山硒梨发展现状。据耕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韦英群介绍:董周乡位于昭平湖水库和米湾水库下游,属两水库灌区,农副产品资源丰富。近年来,硒梨种植规模不但扩大,以五里岭为轴线,辐射铁家庄、蔡庄、郝沟、龚庄、群虎岭等28个行政村,但目前整个乡的硒梨发展还以个体户种植销售为主,没有统一品牌,村民也没有品牌意识,整个市场鱼龙混杂,各自为战。尽管过去五年硒梨年年丰收,但老百姓因硒梨价格低廉而收入微薄,而且整个董周乡的硒梨销售还停留在传统的“代办”阶段。如何形成统一的硒梨产业品牌,提升老百姓收入成了当务之急。

基于上述问题,从29日下午开始,在电子商务系许茂伟老师的带领下,团队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连续三天开展详细认真的产业调研,帮助董周乡找到问题解决的可行方案。
首先,团队深入当地有影响力的“代办”,实地调研硒梨产业市场需求及销售情况。


调研完“代办”后,团队紧接着深入当地28户硒梨种植大户了解种植及收入情况,努力挖掘农民对硒梨产业的发展诉求,在调研中详细回答农户提出的各种问题。基于“代办”及农户的反馈情况,团队在许茂伟老师带领下直接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查看硒梨的生长情况。

同时,在董周乡政府负责人的引领下,团队来到了蔡庄村产业带头人(村支书)段军的住处,进一步了解产业带头人对硒梨产业发展的看法及当前面临的困难。

接着,团队在鲁山林丰庄园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建伟的引领下来到庄园。林丰庄园位于鲁山县董周乡石峡沟村,属于国家级观光农业示范区。庄园面积约5000亩,种植有桃、杏、柿等十几种优质果树及绿化树18万株。尽管庄园投资300多万元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然收益效果甚微,销售及宣传处于停滞状态。
团队总结了三天调研的实际问题,结合电子商务的专业优势,制定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其中,在董周乡政府的安排下,组织了当地80家硒梨产业大户及各级产业带头人,开展了一场鲁山果岭——“五里岭”电商销售培训会,并对大家面临的共性问题进行一一解答。
许茂伟老师指出:鲁山的发展,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依托林果业、绿水青山、田园风光和乡土文化等,发展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更好彰显地域特色、承载乡村价值、体现乡土气息。同时,加快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建设,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提高乡村产业质量效益,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留给农民。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电商教师充分发挥了特长,借助互联网,助推“硒梨”农特产品由“小众”走向“大众”、“区域”走向“全国”,提升了教师实践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